東湖路的變遷 |
發(fā)布日期:2007-08-21 |
來源:浙江臺州高速公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|
瀏覽次數(shù):3825 次 |
|
東湖路的變遷
說到東湖路,不得不提到東湖。說起東湖,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它的美景,“東湖之勝,小西湖也?!比∶麞|湖,是因其緊臨臺州古城墻東側(cè),它北接江南長城攬勝門,南連崇和廣場,原為城北白云、山宮數(shù)溪匯合處。往前追溯到2000多年前,我國設(shè)郡縣以來,臨海是歷代州府所在地,北宋端拱二年,東湖設(shè)水軍營,通靈江出海,轄甌閩,控臺夷,亦為明代抗倭寇之城郭。在宋熙寧四年(1071)時,由郡守錢暄開鑿而成,用于操練水軍。所以它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工開鑿的用于軍事防衛(wèi)的湖泊?!? 雖說東湖是出于軍事目的而修筑,但園內(nèi)碧波蕩漾, 相比于聞名遐邇的西湖,相距200多公里外的東湖雖小,卻更能體現(xiàn)江南園林的特色,亭臺樓榭都是典型的江南園林風格。它南北長近500米,東西寬約150米。湖分前湖和后湖,湖中有洲渚,洲上多亭閣,湖內(nèi)現(xiàn)存三座水上樓閣,分別是“樵云閣” 、“湖心亭” 、“逢源亭”,據(jù)說是國內(nèi)僅存的三處水上樓閣之一了。 東湖四季皆美景,東湖之春,湖光潔凈,芬芳馥郁,園內(nèi)白花爭艷,群蝶飛舞,楊柳清風。東湖之夏,滿目皆綠,湖水如同碧玉,叢林相似翡翠,陽光點綴下的樓閣,更顯得富麗堂皇、莊嚴優(yōu)雅。東湖之秋,滿園西風起,皆是黃花地。東湖之冬,樟、柏、梧、杉遍地,滿目濃綠,雖見落莫,不見蕭條。真所謂是十二個月皆飄香,一年四季皆風景。所以當年白居易有詩云“未能拋到杭州去,一半勾留是此湖”之句。 東湖除了美景,最讓我感到震撼的就是湖旁的那條東湖路。年青一輩的人印象中大多沒見過它原來的模樣,我也是如此,印像里就是一條小路,沒什么特別之處,可是就是這條貌不驚人的小路見證著臨海的千年滄?!獤|湖路的前身是臨海的古城墻,在大煉鋼鐵的年代,古城墻都被拆掉用做造小鋼爐的材料了,當然鋼鐵沒怎么煉成,當年的古城也不復存在了,經(jīng)過時代的變遷,漸漸就變成了今天的東湖路。如果形像地說假如你今天在東湖路走了一次,就是在原古城遺址上爬了一回長城。當年的人們在拆城墻的時候肯定沒想到會有重建的一天,所以現(xiàn)在修復的臨海古城攬勝門至巾山這一段是無法連接的空缺,再也無法回復當年完整的古城墻風貌了。 以前的臨海城里和城外就是以城墻為界的,現(xiàn)在的惠風樓原就是一個城門,叫東門,進出城門有吊橋,有些老人還稱此處為“吊橋頭”,所以后來興建的崇和門廣場就取名原城門名。八十年代的時候,臨海還真就是個小城,城門外就如同鄉(xiāng)下,一般人都不愿去的,可現(xiàn)在像洪池、六統(tǒng)等地早就成了市中心的黃金地段了。 東湖路見證了臨海城的變遷,也見證著東湖的變遷,從最初白墻圍繞的東湖公園,到現(xiàn)在的依水山莊,東湖經(jīng)歷了臨海旅游興市的各個階段,徜徉在東湖路上,耳畔再也聽不到擂動的號角,眼前再也不會出現(xiàn)滾滾狼煙,樹蔭下有鍛煉、下棋的老人,湖邊有帶上小孩來釣魚的爸爸媽媽……想必錢暄再世,也絕不會想到當年的硝煙戰(zhàn)場已成了市民們休閑的好去處。 東湖路的變遷見證的就是“國泰才能民安”的歷史,人在變,湖在變,城在變,唯有東湖路不變,它靜靜地躺在東湖旁邊,見證了過去的千年,也許還會見證未來的千年……
周曉瑛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