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綠寇”傳奇 |
發(fā)布日期:2009-11-26 |
來源:浙江臺州高速公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|
瀏覽次數(shù):4167 次 |
|
“綠寇”傳奇
小時候吃飯,稍有個狼吞虎咽,爸爸媽媽就會在旁邊叫:一點樣子也沒有,象個綠寇一樣。說的多了,知道了“落寇”就是強盜的代名詞,但是問及緣由,老人們也說不出原因,只是老輩人傳下來的傳統(tǒng)講法而已。 大了會去翻一些史料,卻原是咸豐元年,有一批海上叛民劫持了由臺州運往天津的皇糧,船的外殼均涂上綠色做標記,于是一份份關(guān)于綠殼船隊搶皇糧的急報,飛往朝廷,“綠殼”成了臺州強盜的代名詞。后演變?yōu)椤熬G寇”。 照這么說“綠寇”就應(yīng)是貶義詞,但是再翻史料,心里卻有了不一樣的看法。臺州成名于唐,成名的原因卻是因為當時的臺州是個蠻荒之地,“臺州地闊海溟溟,云水長和島嶼青”,臺州蠻荒至此連杜甫看也不過爾爾,所以臺州自唐開始便成了歷代貶官之地。從傳統(tǒng)的農(nóng)業(yè)社會來講,臺州地少,“七山一水兩分田”,意味著自然條件差,人民生存條件也惡劣。但是官府的稅賦卻還是年年都不能少的。所以當“春大饑,人相食”的慘狀發(fā)生時,造反者眾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。所以魯迅先生就曾有“臺州式的硬氣”一說。 記得曾與椒江的一位朋友談起臺州的民營企業(yè)為何不是在臨海風生水起,朋友說道:“下鄉(xiāng)人”靠海,多為漁民,與大海爭食,個性自然彪悍,遇事善于另辟蹊徑。而臨海當時是臺州府所在地,政府機構(gòu)多,人們幾乎都是吃公家飯的,又有幾個舍得那份安逸?只有“下鄉(xiāng)人”,地少人多,公家安排工作指不上,只能靠自己。當明天的午餐不知道在哪里時,做點小生意又算得了什么呢?久而久之,形成規(guī)模。 如此看來,當生存逼得生命無可選擇,臺州的先輩選擇了不做良民,進行抗爭,所以“綠寇”一說于我就在貶義中品出了臺州人的一絲骨氣。 周曉瑛
|
|